紅皮書代表 CD-Audio, 或稱為數位音樂光碟片, 這是飛利浦與Sony公司在1980年 制定的. 所有其他規格的光碟片均以此為基礎而發展. Audio CD 是將類比音樂以44.1 Khz頻率採樣(每秒取樣44100單位), 而每個採樣單位都有一個 16 bit (65535) 範圍的值, 將類比轉換為數位資料, 此二進位碼還要經過8到14編碼(EFM)才完成數位化動作, 再 將0與1轉換成為CD上的pit與land, 最後放在螺旋狀的軌道(track)上. 以上是一個簡單的 過程說明, 此外CD上的資料還包括了 Sub-code channels, index points 及 CIRC ( Cross- Interleaved Reed-Solomon Code) 錯誤修正碼等. 因為CD-Audio光碟片的主要功能只是提 供播放音樂, 而且是循序播放, 每首歌都是從頭開始播到尾, 因此紅皮書的規格在當時 是很單純, 完整, 而且足夠的, 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一個標準的播放規格, 所有的 CD光碟片可以在所有的CD音響上播放, 全世界都一樣.
CD+G
當研發人員在設計紅皮書規格時, 他們已經想到替CD加上一個未來可用到的功能, 可以在CD上與數位音樂同時並存圖形資料, 這些圖形資料存放在每個音樂資料的控制 區內, 每一個控制區內包含了8個bits, 分別為P,Q,R,S,T,U,V 和 W. 每一個字母代表了一 個Sub-code channel, 而P, Q channel包含了位置與時間資料, 大部分的 CD 音響靠著這兩 個channel得知正在播放的時間並顯示在面板上.其他從R到W的6個bits則可存放使用者 的資料, 在大多數CD音樂片上這個部份都存放為*0*, 如果幸運的話, 你可以在市場上 找到含有圖形資料在其中的CD片, 就是所謂的CD-G碟片, 而這些圖形資料有什麼用途 呢? 一般來說, 可以存放與歌曲有關的資料, 像是歌詞, 照片或是注意文字等, 但是因為 存放的空間受到限制, 每張CD片最多存放20MB的資料, 而且使用上有限制, 必須連續 播放7秒鐘才可得出一張低解析全螢幕的資料, 因此實用性並不是很大.大多數的CD音 響會忽略掉這些Graphic的資料, 因為這並不影響到音樂的播放. 如果你要將這些資料 顯示出來, 必須還要使用特殊的CD系統, 它可以讀出R到W sub-code channel的資料並有 影像輸出的端子才行. 以CD-G為應用的例子在早期有CD? I, Karaoke CD等系統. CD-G 的編碼方式為飛利浦與Sony公司所發展出來, 因此如果要製作此種CD片, 必須先得到 這兩個公司的授權. 膾然CD-G因為種種的限制而無法被市場接受, 但是CD-G光碟杜算 是最早的多媒體應用了, 而且在當時CD-G給了發展CD-i一個確定的方向.